
如果父母對青少年的言行過分解讀,會導致他們情緒反彈
青春期是不少親子感情與關係的轉捩點,當子女由依賴和信任父母,變成回家關上房門、親子聊天一句起、兩句止,有些父母會覺得他們「變壞」。然而,美國及英國的研究均發現,家長對青春期子女的態度,會影響他們的情緒,甚至使其行為及情緒轉壞,且禍延至未來。
青少年大多渴望獨立,不願再事事聽父母指示,他們會把房間的門關上,一旦感到被干預,甚至會摔門或大聲反駁,藉此對抗權威行為。不少家長對於子女這些行為不懂應付,往往造成親子關係緊張。
管教嚴變反叛 乏關心易悲觀
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一項研究發現,父母對青春期子女情緒的態度,會影響他們的行為。研究人員訪問了二百二十名家長及子女,發現如果家長反應過度,誤判子女言行的嚴重性及負面性,會激發子女出現較具攻擊性及負面性,會激發子女出現較具攻擊及侵略的行為。當青少年認為父母管教過嚴,亦會令他們變得反叛,例如會刻意破壞規矩、離家出走等。
去年十一月公佈的另一項調查發現,缺乏父母關心的青少年,或會變得任性和頑固。英國約克大學一項有關青少年被忽視的調查發現,四成六受訪者青少年曾經歷情緒上被忽略,父母很少以關心或支持的方式去對待他們,導致他們經常飲酒賣醉。調查指出,青少年在兒童期開始需要多些關心,但父母忽略這一點,會令他們對生活充滿不滿及對未來感到悲觀。因此,父母必須在過度反應與忽略之間,作出平衡。
關係親上親要訣
1)父母決定 子女點評
親子間的衝擊是家庭生活的一部份,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研究系助理教授Natsuaki發現,家長邀請子女分享己見,尤其是對於父母的想法,有助加強親子關係。在親子溝通相處時,一旦發現正值青春期的子女自我封閉,家長應立即釐清他們有否曲解父母的說話和想法,並討論當中的差異。
2)討論觀點 拉近距離
父母要謹記,儘管青春期的子女或會情緒低落易變,但他們依然可以思考複雜的事。Natsuaki建議家長,坦誠與子女討論他們與家人對管教方式等不同事件的觀點差異,有助雙方獲得更多洞見,拉近彼此的距離;此舉亦有孩子提升說服及推論能力。
3)結矛空間 自由發展
美國代頓兒童醫院精神健康資源中心行政總監Gregory Ramey認為,父母對待處於青少年期的子女時,不可再以看待小朋友的方式對待他們,而是給矛選擇自由,即使他們有可能選擇錯誤,也不要對子女的狀況反應過度,放手讓他們學習解決困難。不過,Ramey提醒家長應為子女設定界綫及規則,確保他們不會犯下彌天大錯。
- 《魔鏡肥緣》玩轉童話世界 - December 2, 2019
- 築地本願寺現警世語錄 網友:感覺非常現實 - December 2, 2019
- 《熱氣球飛行家》為夢想高飛 - November 26, 2019
- 淘寶驚現光頭警長figure - November 6, 2019
- 「日本直擊」千嬅帶隊激安店掃貨 - November 1, 2019
- 索爆陳曉華誓要減肥 - November 1, 2019
- 張栢芝陪兒子開萬聖節派對 - October 31, 2019
- 山本美月 瀨戶康史香閨過夜斷正 - October 31, 2019
- SHINE同場無偈傾 - October 30, 2019
- 吳千語26歲生日拆蟹慶祝 - October 30, 2019